「當她面紅卜卜的時候,她是自由了。」
不加鎖舞踊館藝術總監王榮祿 (祿) 憶述他在一個韓國藝術節中帶領一班太太進行「#非關舞蹈」工作坊時,參與者表現最真實、釋放自由的一刻。
「開始的時候她們並不真實,因為不能放下自己的包袱。覺得身形要長、手要靚,要elegant (高貴)。因此當要做一些『落地』的動作時,她們便顯得有點尷尬。」
在工作坊中,除了跑跑跳跳,祿還要求她們拳擊一個在空中飄浮的普通膠袋。一個看似非常容易的任務,祿卻限制她們下身的移動,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讓膠袋掉落地上。
「當她面紅卜卜的時候,她是自由了。」
不加鎖舞踊館藝術總監王榮祿 (祿) 憶述他在一個韓國藝術節中帶領一班太太進行「#非關舞蹈」工作坊時,參與者表現最真實、釋放自由的一刻。
「開始的時候她們並不真實,因為不能放下自己的包袱。覺得身形要長、手要靚,要elegant (高貴)。因此當要做一些『落地』的動作時,她們便顯得有點尷尬。」
在工作坊中,除了跑跑跳跳,祿還要求她們拳擊一個在空中飄浮的普通膠袋。一個看似非常容易的任務,祿卻限制她們下身的移動,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讓膠袋掉落地上。
新冠肺炎來襲,世界停擺。
2020的上半年,世界各地封國封城,社交距離成新規則,一切群體活動停止,劇院音樂廳博物館全線休業,香港自然也不能倖免,藝文節目紛紛取消。雖然表演藝術行業尤如走進寒冬,但藝術從來不死。在留家抗疫的日子,文化節目成了不可或缺的沖調劑。有危便有機,疫症下衍生的新常態,也不一定是悲劇,不如從挑戰中尋找新的可能。
如何觀看,如何被看。
走進劇場,你選擇安坐享受,還是主動探索?
編舞家李偉能從不甘於滿足觀眾期望。這次由一個人變成五個人,加入對日常人像攝影的新覺察,繼續用最熟悉的身體語言,交織著聲音文字,延續對當代舞和身體運用的思考和實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