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t Talk

#1314 – Physical Theatre and Spoken Words

This content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.

「當詩的想像和身體結合會是怎樣的呢?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創作起點。」綠葉劇團藝術總監、《#1314》導演黃俊達說。他在劇作《#1314》中以莎士比亞《十四行詩》為創作來源,以詩意的文字結合詩化的身體,帶大家走進一個解構又重構的世界。

文:黃桂桂(註:本文由網上文學發表平台 虛詞 授權轉載;按此閱覽原文

解構與重建:這是一幅印象派畫作

黃俊達坐在觀眾席,示意《#1314》五位演員朱栢謙、韓梅、龔志業、文斐揚、梁晞娜開始綵排眾人跌倒的一幕。他們一個一個倒下、站立、再倒下、再站立,每人踏着自己的節奏、頻率、路線,在舞台上左穿右插。後來黃俊達叫停他們,再把演員逐個逐個抽出來,要他們面對最內在的自己,唱最能表達自己的歌,在舞台上跌出自己的道。抽絲剝繭過後,黃俊達再要眾人在唱自己的歌之餘,也聆聽別人,達致共鳴,於是紛亂的舞台最後又歸於平息。

這是一個解構與重建的過程。朱栢謙笑說黃俊達就是一個喜歡解構的導演,碰到任何題材,第一時間便是解構,從中尋找新意義。就好像當初他們決定以莎士比亞的《十四行詩》進行創作時,大家茫無頭緒,黃俊達就給每人派十首詩,再從這十首詩中抽出詩句進行隨機的對話,例如第十八首「只要人們能呼吸,眼睛能看東西,此詩就會不朽,做你永久生存下去。」可以和第七十四首「你重讀這首詩,你就會再度看出,其中主一要部分是獻給了你的。」對話。

黃俊達在排練時指導演員要留意自己每一個微細的動作,並要配合對手的節奏而行。

《十四行詩》可以說是莎士比亞獻給兩個人的詩作,前半部分獻給一名男性朋友,後半部分則獻給一名「黑女士」 (Dark Lady)。這些詩作看似在寫愛情,但黃俊達覺得,詩作中還滲入了人性、道德、衝突及「To be, or not to be」的思考。由於詩歌沒有連貫的故事線,因此黃俊達形容,《#1314》劇場比起說是一幅寫實派畫作,更傾向印象派畫風,即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。「劇作名稱叫《#1314》,沒有『2』,因為你找不到兩個人的(故事),原來你和我之間還有另一個人,人與人之間永遠不止一條線,而是千絲萬縷的。」

身體是一個包容聲音的樂器

解構了詩歌,黃俊達還要解構每一句詩句的結構,例如「有人說你的缺點是年輕荒唐」,黃俊達也要求演員分開名詞、動詞,找出句子中的韻律。

尋找韻律並不容易,尤其是《十四行詩》以英文寫成,譯作中文,韻律、結構自然有所不同。但《#1314》會以廣東話、英文及普通話三種語言唱出莎士比亞的詩,黃俊達解釋:「因為香港就是一個同時摻雜這三種語言的地方,兩文三語是我們的文化。」他覺得廣東話、普通話及英文各有自己的「質地」,這種「質地」見基於每一個民族的成長及環境,但這三個質地又神奇地能在香港糅成一團。

解構詩歌,可以找出不同韻律,變化出不同意思。

綠葉劇團以往比較多進行以身體主導的創作,但當實在的肢體碰上虛泛的詩,能迸發出怎樣的想像?黃俊達認為身體是一個寬闊的樂器,可以和文字、聲音、語言、音樂結合,連成一體。「我覺得劇場就是在建構寫實與虛構之間的空間,我遊走在兩者之間,而這個空間也成為大家釋放潛藏情緒的地方。」

RELATED TAG

SHARE

RELATED ARTIST

RELATED PROGRAMME

“TALES OF FOOLS” Educational Theatre

#1314

Théâtre de la Feuil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