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條褲製作

不中不西 也可以是既中又西

舞台劇《流徙之女》講述港人移民的後代,在英國出生長大,從小不喜歡自己的華人身份,後來踏上尋根之旅。作品講述數代人流徙命運,但一條褲製作藝術總監、導演胡海輝卻沒有想過,竟在2020年重演時遇上了香港第二個移民潮。「走不走」的想法,一度縈繞心頭。
多年來,大家一直討論甚麼是香港人。在移民潮之中,也難免再次思考「我是誰?」。劇中的中西文化碰撞,現實中的香港人可有共鳴?「說香港人不中不西,不如說我們既中又西!」

文:何兆彬
攝:Michael CW Chiu

甚麼時候最香港人?

「《流徙之女》2015年初演,我怎想到,香港會出現新一波移民潮?真的沒有想過。」

胡海輝表示,籌備把它搬上舞台是因為2010年後,很多人在討論甚麼是香港人,「我們是香港的中國人,還是中國的香港人?」他也不住問自己:甚麼時候是我最覺得自己是香港人?「就是2007-08年我在倫敦讀碩士課程時,身在外地,有了距離,我更覺得自己是香港人。當年讀書,要做Project,有個華人做中餐外賣店,常被白人小孩騷擾。有一晚他被騷擾後,追了出去,結果被打至重傷,最後失救致死。」他拿這則新聞做功課,訪問了好些人,嘗試去了解英藉華人(Chinese in UK)是甚麼一回事,「就在那年,剛好看到《Sweet Mandarin》出版了。」

《Sweet Mandarin》作者Helen Tse是英藉第三代移民,婆婆輩由廣州到了香港,後來再和子女一同移民到了英國,經營餐館。後來Helen三姐妹長大畢業,成為專業人士。父母想,大家終於可放下艱辛繁重的餐館工作了,但有天Helen卻跟家人說,自己要放棄律師工作,去開餐館,家中自然發生兩代爭拗。後來餐館Sweet Mandarin極為成功,她也出版了同名回憶錄。胡海輝的《流徙之女》就是改編自這著作。

 在劇中,婆婆Lily年輕時隨父親由廣州搭船到香港,後來更舉家移民到英國去經營餐館。
(攝影:
C. Production House

「我身在外國,作為少數,了解Helen的原著故事後,發現她作為BBC(英國出生華人),當初也被身份問題困擾過:她本來不喜歡自己外表,不喜歡華人的身份!」轉捩點是有一次來港公幹,「她從小有聽婆婆、媽媽講香港的事,來港後很有感覺。尋根之旅改變了她,後來回英國不久,就決定放棄全職工作,去開餐館。」

一次尋根之旅改變了Helen對其華人身份的想像,更種下辭去律師工作去經營餐館的夢想。

「到過香港、廣州,她更清楚自己的華人身份,更擁抱這身份了。」他說:「這個精神是你不一定要排擠它。我們香港人,不也從來被人說是不中不西?但你也可以說我們是既中亦西,尤其我們在殖民地長大,為何不兼容並蓄?」

飛曼徹斯特 見原作者

編劇鄭迪琪現在正職從事醫療行業。回到幾年前,當胡海輝知道自己想改編它,想到故事用三代女性來寫,作為「大男人」,他總覺得找個女性編劇比較好,「因為鄭迪琪來過我們的戲劇工作坊,當年她剛開始寫劇本,也參加了影話戲的比賽,又得了獎,我對她有點信心。」

07-08年胡海輝還在倫敦進修,讀了書,已生改編《Sweet Mandarin》的念頭。當時他用電郵問准了Helen。到幾年後落實改編,他跟編劇鄭迪琪再到了倫敦,然後北上到曼徹斯特找Helen,面對面坐下來談,「故事中,有談到婆婆當年剛到英國,原本住在一個小鎮。我們到埗,就往那邊兜了個圈,對編劇來說,有視覺感覺一切會較好。」

故事談華人永不休止的流徙,但對導演來說,他的主題又是甚麼?「是一個人、一家人怎找到自己心之所愛,心之所屬。放大來看,是一個民族怎找到維繫,那並不是靠打壓,也不是靠阿爸、阿爺告訴你要做甚麼,而是互相尊重。如果你上一代有好東西,下一代自然明白,怎逼迫都沒有用。上一代怕Helen做餐飲辛苦,但經歷過、試過、闖過,她就會明白。」

謝家幾代經營餐館,希望年輕一輩可以出人頭地,「上一代怕Helen做餐飲辛苦,但經歷過、試過、闖過,她就會明白。」 導演胡海輝。(攝影:C. Production House

國家國界 沒有意思

Helen三姐妹畢業後都是專業人士,收入高,生活穩定,這條路多少有受華人傳統思想影響。胡海輝當年在大學讀英文,情況也類似。

他的藝術路比他人曲折,中學時代初接觸話劇,到升大學,本來最著迷中文的他,卻聽從老師意見,因現實考量而選修英文系。那幾年大學生活,被同學形容為主修話劇,副修英文,可知當時他搞劇社有多瘋狂,「當年香港只有幾個大劇團,沒有職業小劇團。我畢業後,還是先去了當英文老師。」他存了點錢,轉而去香港演藝學院讀導演學位課程,「媽媽也沒有阻止,她只有說:不教書呀,你一年不見了幾十萬!因為我在家中最小,沒有家庭負擔,甚至沒有遇過Helen的那些困難。」畢業後,他從事過藝術行政工作三年,還是惦念舞台。

幾年間,他輾轉到了演藝學院,出任教席,一做十年(2001-11)。當老師接近舞台,但每天要對着排山倒海的行政工作。這次他終於辭職,全身投入搞創作,96年他曾跟朋友創立業餘劇團「一條褲製作」,經幾位創團成員同意,2012年由他當藝術總監,並將劇團重組。一條褲的創作宗旨,是「立足舞台,放眼社會。我們站在舞台,同時看着社會有何事發生,抽取養份。希望以作品回應社會、回饋社會、改變社會」,這條路,任重而道遠,「娛樂有很多種意思,我間中也需要逃避主義式的娛樂,但我希望劇場能啟發大家思考。走出戲院,作品跟觀眾的社會是有關係的。」

一條褲製作藝術總監、導演胡海輝:「我希望劇場能啟發大家思考。走出戲院,作品跟觀眾的社會是有關係的。」

《流徙之女》曾到上海演出,亦有在香港辦教育專場。教育專場演出後,來自國際學校的師生觀眾反應相當熱烈。「女同學們大概也在考慮自己的志向,她們都當Helen是大姐姐,認為她對抗了家庭壓力,追尋了夢想,而戲也感動了他們。戲中主題談到中西文化,無須排擠,這對她們來說也是感人的。」

是次重演的演員大部份都換了,小劇團沒有固定演員,換角難免。沒有預想到的,是大氣候及觀眾心情比起幾年前,變化更大。

「記得在八十年代,每一天都有人問你走不走呀?當年我還是小孩,輪不到我決定。不過,在全球化的潮流下,國家國界這些概念已經沒有意思。你去到哪地都好,或國籍上變成了英國人、澳洲人、加拿大人,都不重要了,也不代表你否定自己的中國人身份。在今時今日你會明白,中國是一個國藉,不是一個政黨。我不排擠自己的中國人身份,但我也是香港人。對我來說,我沒有煩惱。」

是次《流徙之女》重演將由新班底演出,道出三代女流的流徙故事(左:羅正心、中:王曉怡、右:高少敏)。

相關標籤

分享

相關藝術家

相關節目

《搭枱》演談:〈明鏡止水〉

《搭枱》演談:〈情緒處理中〉

《搭枱》演談:〈時.間.流〉

《搭枱》演談:〈仿鴨與掩蓋〉

《搭枱》展覽

壓軸節目《搭枱》

流動演出《喧寂之間》

無極樂團 X Run-around樂團 X 林嵐

《放空做夢》

林丰

《無眼睇—慾》展覽

曾景輝

表演創作工作坊